> 文章列表 > “日呼稚子报平安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日呼稚子报平安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日呼稚子报平安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日呼稚子报平安”出自宋代赵汝鐩的《题戴洪甫爱竹轩》。

“日呼稚子报平安”全诗

《题戴洪甫爱竹轩》

宋代 赵汝鐩

竹癖难凭俗眼看,琴书静对翠光寒。

秋声鸣屋风初度,夜影翻床月半残。

天乞幽人供嗜好,日呼稚子报平安。

窗前幸有闲田地,分我云梢四五竿。

《题戴洪甫爱竹轩》赵汝鐩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题戴洪甫爱竹轩》是宋代赵汝鐩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。

中文译文:

竹癖难凭俗眼看,

琴书静对翠光寒。

秋声鸣屋风初度,

夜影翻床月半残。

天乞幽人供嗜好,

日呼稚子报平安。

窗前幸有闲田地,

分我云梢四五竿。

诗意和赏析:

这首诗词以描写竹子的魅力和诗人的生活情景为主题。诗人通过对竹子的描绘,表达了他对闲逸生活和自然美的向往。

首句\"竹癖难凭俗眼看\",表明普通人难以理解诗人对竹子的钟爱。竹子是一种不显眼的植物,但诗人却认为只有不拘俗眼的人才能真正欣赏到竹子的美丽。

接下来的两句\"琴书静对翠光寒\",通过以琴书和翠竹的对比,展现了宁静和清凉的意境。琴书是与音乐和文学相关的,而翠竹则是一种清秀的植物,二者都带给人们一种宁静和凉爽的感觉。

下半首描述了诗人的生活环境。\"秋声鸣屋风初度\",描绘了秋风吹拂屋宇的声音,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。\"夜影翻床月半残\",表达了夜晚月光映照床榻的情景,给人一种温馨和宁静的感受。

接着,诗人用\"天乞幽人供嗜好,日呼稚子报平安\"表达了他对闲逸生活的向往。\"天乞幽人\"表示诗人以宁静的生活为乐,而\"日呼稚子\"则表达了他对家庭安康的祝愿。

最后两句\"窗前幸有闲田地,分我云梢四五竿\",描绘了诗人居住的地方窗前有一片闲置的农田,他可以在这里独自享受大自然的美景。\"云梢四五竿\"则指的是几根竹子,将诗人与竹子联系在一起,进一步强调了他对竹子的钟爱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词通过对竹子和诗人生活环境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宁静、自然和闲逸生活的向往,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。